癌症高危人群具有哪些特征需定期做肿瘤检

来源:健康报

高危人群各具特征

食管癌

常吃腌制霉变食物,喜烫、硬、快食,吸烟,反流性食管炎致Barrett食管,处于高发地区,有家族史。

肝癌

常吃霉变食物;酗酒;患有乙肝、丙肝5年以上;曾患肝癌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和重度脂肪肝;处于高发地区,有家族史。

胃癌

常吃腌、熏、咸食物;吸烟;癌前状态:萎缩、息肉、溃疡、术后残胃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重度肠化或异型增生;恶性贫血、A型血;处于高发地区,有家族史。

乳腺癌

高脂饮食和饮酒;滥用雌激素;接触大量放射线;初潮过早或绝经过晚,未育或初产龄大于35岁,产后未哺乳,多次人流;乳腺增生或纤维瘤大而多;肥胖;有家族史。

肺癌

“老烟枪”,吸烟量20包/年;受被动吸烟和油烟影响,尤其女性;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慢性肺病或持续咳嗽、咯血和胸痛;有家族史。

大肠癌

高脂低纤饮食;长期便秘;曾患肠癌、腺瘤或息肉;炎症性肠病在7年以上;肥胖、糖尿病和血吸虫感染;盆腔放疗10年后;家族性肠息肉病和肠癌史。

不同人群查法有异

食管癌

利用癌变组织糖原减消特点,每年应用色素内镜下碘染色结合活检,像GPS一样能发现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微小病灶,准确性可达90%以上。

肝癌

乙肝、丙肝病毒测定很必要。原发性肝癌血甲胎蛋白阳性率为70%~90%,作为信号能提前半年预报,但肝炎、肝硬化也会一过性轻度升高,反复波动或持续上升则须警惕癌变。通过甲胎蛋白联合B超可检出大部分小肝癌,需每6~12个月监测一次,终身不断。

胃癌

血胃蛋白酶原Ⅰ、Ⅱ作初筛,低Ⅰ、低Ⅰ/Ⅱ比值提示胃黏膜萎缩或癌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80%。胃镜是最终“审判官”,重度萎缩伴肠化、低级上皮内瘤胃镜者需每年追踪,重度异形增生或早癌可胃镜下治疗。从胃癌自然病程考虑,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胃镜观察较合理,早查使早癌诊治率达80%以上。

乳腺癌

自20岁起每年乳房自检,35岁后每年乳腺B超检查,35~40岁做一次钼靶当基础对照。乳房小、密度高更适合B超和核磁检查,反之则用钼靶为好,至65岁停止筛查。

肺癌

低剂量CT检查可有效检出85%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但对中央型肺癌,如小细胞肺癌则效果不佳,可使用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指标,而组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肺癌标志物并结合支气管镜效果更佳。

大肠癌

大肠癌的早期主要表现为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故需每年连续三天的粪便潜血试验,查前、查中各三天忌吃“潜血餐”,即不吃动物血肉、叶绿素蔬菜和铁剂,以免假阳性。潜血阳性或有慢性肠道症状者应结合肠镜检查,有息肉须摘除并于次年复查,无异常隔年再查,两次都正常后每隔3~5年长期坚持随访。此外肛门指诊也能直接检出直肠下端10cm的肿瘤。癌胚抗原是广谱非特异性标志物,高浓度有诊断价值,特别在肠癌筛查中“位高权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当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病人约万,死亡万,平均每天有1.7万人死于癌症,每5分钟就有1人因癌症致死。预计未来25年全世界将有3亿人患肿瘤,其中1亿人因本病死亡。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的发病情况亦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癌症发病人数每年万~万,平均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恶性肿瘤已成为城市人口中第一大死因,农村第二大死因。医院的首诊病人早期癌仅占10%以下,90%以上都失去了战胜癌症的宝贵时机,因此,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率刻不容缓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把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称为二级预防,认为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在当前肿瘤临床研究中,中晚期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为10-20%,这也是“谈癌色变”的重要原因。年4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目前我国癌症死亡已位居各类死因的第一位,尤以西部和农村地区增长明显。其中一主要原因是患者就医时癌症已发展为中晚期。而肿瘤早期不伴转移,容易切除,可为患者赢得较多的存活机会,因此医学界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格外重视。研究证实肝癌直径与手术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肝癌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白癜风怎样防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jiufamen.com/sgazl/6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