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道癌: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手术和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根治性手术和/或放疗后,仍有85%的病人在3年内发生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在食管癌根治性治疗后的临床随访中,早期、准确地发现复发与转移的病变是提高疗效的手段之一。FakunaGA等对48例食道癌进行了PET显像,结果表明其对食道癌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Choi等对6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食管癌的患者进行了FDGPET显像,评价其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并与CT和内窥镜超声进行比较,发现PET准确率明显高于CT和内窥镜超声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在食管恶性肿瘤经根治性治疗后的随访中,FDGPET全身显像可发现更多的肿瘤复发与转移的病灶,其阳性检出的敏感性更高。一次显像可发现多个部位的病灶,比CT等其它常规检查有明显的优越性。
2、胃癌:FDGPET显像在确定胃癌诊断、明确分期、估汁预后及监测疗效等方面的明显优势,PET显像已成为胃癌常规一个新的检查指标,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实践。
2.1.胃癌分期、分型:PET可以同时对肿瘤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远处组织和器官转移作出判断,对肿瘤的分期和治疗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1)估计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胃壁具有极为丰富的淋巴网,淋巴循环是胃癌细胞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20%,中晚期则达到75%-80%。淋巳结的转移程度和范围,是决定外科手术方式的关键因素。FDGPET显像可以比较敏感地检测出全身各部位的淋巴结转移,根据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的位置关系、距离等,可确定其相对于肿瘤的第几站淋巴结。例如在胃窦癌患者的食管喷门结合部出现高浓聚FDG的淋巴结,就可以判断肿瘤转移到第二站淋巳结。根据术前PET结果,可以估计手术的难度,预先确定手术的切除范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根据术前PET提供的信息有目的地进行探查,可避兔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并发症。2)胃癌远处转移: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据统计,胃癌确诊时,IV期患者占总数的42.2%。进行一次PET检查,可以有效地提供全身肿瘤信息,尤其对远处转移病灶的确诊更为有效。很多情况下,患者体格检查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局部肿瘤病变,而PET检查后却显示了多处肿瘤转移病灶,纠正了临床对胃癌的分期,为治疗决策的重新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如果以一个部位的远处转移或者复发作为不适合手术的标准,PET检查改变了大约40%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决策,使大部分患者避兔了不必要的千术。
2.2.在胃癌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手术后解剖层次破坏,解剖定位标志消失,残胃和周围组织器官的相对位置改变,加之术后瘢痕增生、炎性水肿等原因,瘢痕和肿瘤混合生长,CT等检查很难区分肿瘤复发还是肿瘤残余。由于基于病变形态学改变的普通影像检查只能粗略地判断出原胃区域的肿块和肿大淋巴结,从形态学上发现肿块的存在,但不能明确肿块的性质。FDG显像则可以根据肿瘤和周围瘢痕组织、炎性组织对FDG的摄取率不同,从代谢的角度上,较为准确地判断和区分肿瘤是术后复发还是瘢痕增生,鉴别出肿瘤是胃癌术后化疗过程中复发还是化疗药物导致的肿瘤细胞坏死。尤其是那些临床上未出现症状,但其肿瘤标志物CEA、AFP等却无原因维持在高水平的隐匿性肿瘤患者,使用FDG正电子显像探测其复发病灶明显优于CT、MRI。
2.3.在胃癌疗效监测及预后估计中的作用:同时作为肿瘤治疗效果检测和评估指标,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复发。一些早期胃癌,其细胞己经呈恶性改变,但形态学并未出现肿块、溃疡等变化,常规影像学检查检出率很低。由于FDGPET显像不依赖于肿瘤的形态学改变,是根据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从FDG摄取的角度探测恶变细胞,所以PET显像对胃癌的探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准确地对胃癌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
3、结肠、直肠癌
PET对原发性结肠癌的分期的报告不多。有报告对16例确诊或怀疑原发性及复发性结肠直肠癌患者比较PET和CT扫描检查,结果PET检出在大肠的所有12处病灶,而CT仅发现其中6处。PET及CT的灵敏度分别为87%及47%,特异性为67%及%,准确度分别为83%及56%。
3.1.结肠直肠癌的分期:结肠直肠癌肝外转移的诊断仍是临床难题,常规的检查往往不能准确诊断肝外转移灶,而这对手术却非常重要。CT扫描对肝转移灵敏度高,但对肝外转移病变的灵敏度差,MRI与CT对肝转移准确度相近,但对结肠直肠癌肝外腹腔转移灵敏度低。PET对结肠直肠癌肝外转移灶的诊断准确度较常规影像诊断高,最近有报道(病例数大于)18F-FDGPET诊断肝外转移的准确度为92%~93%。肝转移也有报告显示,18F-FDGPET诊断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准确度为90%~98%。PET在这方面的作用可与CT扫描及CT门静脉造影相互补。有报道显示常规检查结肠直肠癌仅发现肝外转移的病人中,18F-FDGPET检查发现其中的20%伴肝转移,因而及时调整了35%病人的治疗方案。
3.2.复发的探测:手术可能治愈的直肠癌病人中,10%~40%在术后两年内有盆腔内复发,McCall等搜集~年间西方50篇文献共计直肠癌例,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50%(中位数为18.5%)。有报道对37例怀疑直肠癌复发者,18F-FDGPET显像能准确诊断出所有复发的直肠癌。临床研究结果提示,18F-FDGPET诊断复发的直肠癌最具优势,18F-FDGPET已成为诊断直肠癌复发最准确的技术之一。
4.3.疗效监测:对结肠直肠癌的化疗或放疗疗效监测,常用的方法是用CT、MRI比较结肠直肠癌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的变化。而肿瘤代谢改变较解剖大小改变更早,因此PET能较常规影像诊断更早、更准确地反映治疗疗效。大量报告都证明,18F-FDGPET能监测结肠直肠癌的转移灶对治疗的反应。有一组44例病人,病理提示结肠直肠癌复发,其中20例在放疗前后做18F-FDGPET显像,结果11例发现FDG吸收下降,2例增加,7例无变化。其它报告也证明化疗后吸收18F-FDG量的改变早于CT扫描显示的肿块大小改变。依据FDG显像的结果早期分析结肠直肠癌的化疗或放疗疗效,将有助于及时调整制定化疗方案,也可避免无效治疗带来的副反应。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