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李先生家现在就是这般。
自己人到中年,母亲早已年过六旬,每日除了和心爱的小孙子逗乐外,就是好吃几口好的,什么肥肠卤煮、蛋糕炸鸡来者不拒,想着母亲年轻时节衣缩食将自己抚养长大的辛苦,李先生便对母亲的喜好有求必应。
但让李先生一家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份孝心竟然差点让他们与老人家阴阳相隔。
这日,李先生正在家中办公,突然听到客厅传来儿子还略显稚嫩嗓音的呼喊:“奶奶晕倒了!”。好在抢救及时,没有酿成大祸,只是给李家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经过诊断,判定李奶奶是由于高血脂引发的急性脑梗。当医生按例询问老人家日常饮食情况时,李先生如实回答后,却听到了意想不到的答复:“老人家这场病,高血脂是主要原因,而你对母亲日常饮食的照料是导致高血脂的主要原因。”
高血脂的诱因及危害
高血脂顾名思义,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高,从而造成气血瘀滞,身体代谢紊乱,引发出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
血脂主要具有两个来源,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即日常饮食摄入,即摄入脂类物质后吸收入血,内源性则为我们自身代谢合成,人体内70%-80%的胆固醇来源于肝脏。
所以,高血脂主要诱因除自身遗传或某些疾病外,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症、肝脏疾病等等,也与我们不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正所谓“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我们常常根据四季的更替及二十四节气的变换来注意我们的作息及饮食方式,例如徐州就有三伏吃羊肉的习惯,殊不知这每日的十二时辰也与中医的阴阳五行密不可分。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有云:“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即人体内的阳气由早入夜,从生发昌盛到衰减闭藏,对邪气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变化。
现有研究证实,这句话与现代医学中皮质醇节律变化规律相佐证。因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不是一句无来由的空话。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荼毒着我们的身体的同时,不合理的饮食方式也在把我们的健康推入岌岌可危的深渊。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平均每20分钟就有依然因此丧命。现代人群大多面临着摄入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超标的问题,尤其是对身体代谢逐渐变缓且没有足够精力运动的中老年群体,这就是一把悬挂于头顶的无形利刃。
血脂含量过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血脂长期堆积在动脉壁上,沉着后降低血液流速,造成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则会造成心肌功能紊乱,促成血管动脉痉挛并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从而致使血压升高。
值得一提的是,高血脂会降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敏感性,直白来说,就是增加治疗高血压的难度。
80%的动脉硬化基本均源于高血脂,患有高血脂症的患者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正常人而言高出3-4倍。而这项症状也是导致肝功能损伤、冠心病甚至脑梗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李奶奶无疑就是这个“杀手作案”最生动鲜明的案例。
由此可见,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管住嘴是十分重要的,到底哪些食物是我们尽量要避免摄入的呢?
医生建议:这4种食物要少吃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脂、家中有遗传病史或是已经步入中老年的人群,我们医生每次问诊时,对于饮食方面给出的建议无外乎是以下这4种食物要忌口:
1、油炸食品
作为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少吃外面的油炸食品,那是垃圾!”。
油炸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垃圾食物,直接导致了肥胖人群占比的增加。油炸这种烹饪方式增进食物风味的同时,也使食物吸附了大量的油脂,附有大量对人体不利的反式脂肪酸、丙烯酰胺、多环芳烃、杂环胺等物质,长期食用这种高脂饮食后自然可能会引发高血脂。
其中的反式脂肪酸也易在血管壁沉积,抑制血小板聚集,最终结果便是造成血液粘稠、血管堵塞,形成血栓。同时,反式脂肪酸也对大脑有着不利影响,会使大脑功能衰退,严重者则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丙烯酰胺作为已确认的二级致癌物,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遗传物质有着不可逆的损害。而多环芳烃作为常见的多分解有机物污染物,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以及免疫毒性。
2、高糖甜点
上文说到,血脂含量过高会促成或加重糖尿病的生成。对于本就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高糖饮食往往也是明令禁止的。部分高糖饮食,如全脂奶油及奶油制品等等,均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胆固醇吸收的作用,因此会加速血脂水平升高。
葡萄糖作为人体必须物质之一,维持着正常机体的生理活动。但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早已发生变化,每日摄入糖分含量往往都是超标的。已有研究表明大量摄入果糖及葡萄糖,会引发肥胖、糖尿病及脂肪肝等疾病,加重感染性疾病,甚至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3、动物内脏及肥肉
高血脂患者存在着摄入胆固醇过多的问题,外界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多来源于肉、动物内脏、脑子等。
因此,像李奶奶喜食的肥肠卤煮、肥肉脑花等,作为医生我们是尤其不推荐中老年人食用的,即便偶尔一两口解馋,也必须适量。
例如猪肝,正常人每日摄入14~16克便足够维持维生素A的需求,而维生素A作为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量却有着中毒的风险。
同时动物内脏原料来源要是不够安全,也有着含有较高的重金属物质的风险,从而引发中毒。
4.腌制、烟熏类食品
腌制及烟熏类食品是导致恶性肿瘤的关键因素。
腌制食品在制作时为了增加风味及防止食物变质腐败,添加有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而烟熏类食品同油炸食品相似,具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现有研究证实,此类食物与原发性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病具有关联性。
结合上述4类食物,对于患有高血脂人群推荐食用低热量、低糖、低脂、高膳食纤维等食物。此外也要注意,抽烟酗酒、摄入碳水不足,也会造成高血脂的生成,需要我们警惕。
中医预防降脂小妙招
中医认为,高血脂症是人们长期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造成了肝脾等运化不济、代谢功能紊乱,因此,治疗高血脂往往选择从调节脏腑功能、滋肝补肾、活血理气等方法入手。
饮食方面,推荐患者饮食清淡,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新鲜的果蔬、豆类、菌菇、紫菜等等具有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
还可以经常食用一些抑制血小板凝聚的食物,例如山楂、柠檬、黑木耳等。同时西红柿、生姜、橘子也具有溶血栓的作用,可以多吃。
结合上述,推荐几个食疗降脂的小食谱。以少量植物油烹饪的具有化瘀止痛、活血消肿功效的油焖茄子,主治高血压及高血脂的凉拌芹菜黑木耳,可以降压降脂、清热利尿的芦笋冬瓜汤等等。
乌龙茶、荷叶茶、菊花茶等茶饮均具有降脂降压的功效,对于肥胖及高血脂患者有着良好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脾胃虚弱怕寒的部分中老年人来说,此类茶饮较为寒凉,可能加重腹痛泄泻等症,需要避免。
严重者除正常的食疗外,也需要药物辅佐,以减缓病症。中药治疗方面主要针对上述几个不同症候给出着不同方案。
对于一些原发性高血脂症者,如糖尿病引发的高血脂,此类患者体型往往偏消瘦,中医认为其是肝肾阴虚所致。
而部分患者在治疗此类症候时化痰之剂使用较为频繁,直接造成肝肾精血损伤,阴虚夹瘀,需要同时辅以活血化瘀类药物。
此类患者常用药物有何首乌、黄精、泽泻等等,对于气虚者可伴服黄芪和太子参益气健脾,对于肝阳上亢者则可伴服龟甲、鳖甲、珍珠母等平肝潜阳,对于痰湿者也可加入石菖蒲、郁金等行气豁痰。
原发性高血脂患者还常见脾胃水谷运化机能失调,痰湿内生。
因此需要醒脾和胃、疏通脉络从而达到降脂的疗效。常见使用茯苓、白术、桃仁、当归、党参等,痰湿重者可配伍陈皮、法半夏等,淤阻重者则可配伍大黄、三七等一同服用。
讲完内源性高血脂,再来讲讲外源性高血脂所对应的病症及治疗手段。外源性高血脂多是饮食造成,患者喜食肥甘厚味、辛辣生冷之物,痰湿内生。
这类患者体型往往较为肥胖,舌质暗紫而舌苔厚腻,伴有心烦失眠、腰膝酸软、口干燥渴等症。除了需要尽量避免重口生冷等饮食外,可以服用苍术、薏苡仁、红花等药物。
上述所用所有药物仅为部分中医临床针对高血脂症常用的中药,中医诊断需要辨证论治,正如上文提及体寒者不便服用寒凉类茶饮一般,并不可以患者自行诊断和用药。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常用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脏腑、活血化瘀。对于高血脂患者,可以针对刺激足三里、曲池、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辅以治疗。
除了上面4类食物不要随意食用管住嘴以外,我们也需要迈开腿,多运动多锻炼少熬夜,增强人体免疫力。每日补充足够人体所需的水分也可预防高血脂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陈龙,王谊,程昊,李晓东,田耀旗,金征宇.油炸食品中潜在的几类危害物及其消减技术[J].中国食品学报,,22(02):-.DOI:10./j.-..02..
崔兰玲.浅谈高血脂症的危害及中医预防[J].西部中医药,,25(12):-.
施善葆.预防高血脂症从"食"开始[J].现代养生,,20(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