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外科手术,人们往往能想到,明晃晃的无影灯下,身穿手术服的大夫手持银白色的手术刀埋头操作。如今,随着腔镜技术和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室里多了显示器,一些过去需要开胸的手术,现在只需要几个1-2厘米的小孔就能完成。医生手里的手术刀也变了模样,手术时间大幅度缩短,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恢复起来更快。
近日,医院外科采访。了解到该院外科已经进入了“微创时代”,过去许多开刀手术已经被微创手术替代。就连因急性阑尾炎住院的老大爷,在检查后都主动要求进行微创手术,可见该院的微创手术实力已经“名声在外”。
创造更多医疗奇迹
年3月,医院胸外科为60岁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成功实施一例胸腹腔镜联合(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因传统食管癌手术方式需开胸、开腹,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大,且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高,经讨论后,决定实施胸腹腔镜联合(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历时5个小时,术后,葛大爷的右胸、腹部和颈部只留下几个不足1cm的腔镜切口,术后第3天,葛大爷就能下床活动。
胸外科苗朝良主任宋庆平、梁海峰医师完成首例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现场
微创手术需要在保持高精度的前提下让创口尽量缩小,从几厘米的“小孔”的创口中去观察甚至处理病灶。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微创手术的适应症更广泛,一些患者可能无法承受开胸手术对身体的影响,但微创手术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多了一种选择。”该院胸外科主任苗朝良说,影像技术的发展为医生增添了“火眼金睛”,腔镜技术则让医生拥有了更加灵活的“双手”,医生手术时能够精准直达患处。过去需要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的刀口才能做的手术,如今三个切口、两个切口就能完成,像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只需要一个小孔,就能通过这个“唯一孔”置入胸腔镜和手术器械,完成病灶所在右上肺尖段的切除,是在传统三孔、两孔胸腔镜基础上的又一次技术飞跃。
可以说,肿瘤个性化、人文化微创诊医院技术亮点,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射频消融等微创诊疗手段的广泛应用让肿瘤无处遁形。在这个基础上,医院扩展了“微创”的内涵,以让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前提下实现最小的总创伤为目标制定手术方案,兼顾患者愈后的心身健康状态。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外科手术切口越做越小,甲状腺手术被称为“美容手术”,只需要从乳腺或者腋窝上开口即可,外观完全看不出来。
今日外科医生基本功
年,聊城医院引进了腔镜技术,开始迈入外科手术的“微创时代”,这些年除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外,对原有的手术进行了优化,过去的阑尾手术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些过去需要敲掉肋骨、切开肌肉才能开展的手术,如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现在通过小切口就能完成。这两年,医院陆续开展了剑突下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抗反流术”、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等,外科技术不断迈上新台阶。谈及这些年的变化,医院微创技术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该院普外科主任宋来高很有感触。“腔镜的使用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医生能够看到更细致的人体组织和病变,这对切除肿瘤有很大的帮助。”宋来高介绍,完成一台微创手术一般需要包括主刀、助手、腔镜手在内的团队的配合,这三个人配合默契与否影响着手术的顺利程度。主刀既要有丰富的开放式手术经验,又要能熟练操作手术工具,才能在一台手术中忙而不乱;助手跟腔镜手也要懂得手术的流程,助手提前牵拉、显露周围组织,提前为主刀做好手术准备,腔镜手扶镜子要稳,视野前后变化不能太大。
一台微创手术可能用到的器械(图片来源自网络)
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微创技术已经成为该院外科医生的基本功。医院按照“腔镜手—助手—主刀”的培养模式,通过外派医生到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学习,在特定仪器上模拟操作,平时观看手术录像等方式,不断夯实外科医生的操作技术,更好地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聊城日报健康周刊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复方樟脑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jiufamen.com/sgaxg/9379.html